人形机器人赛跑4.78m/s破纪录 中国公司狂揽四金引热议
8月17日,首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在北京国家速滑馆"冰丝带"落下帷幕。这场为期三天的赛事吸引了全球16个国家的280支队伍参赛,共127个品牌的500余台人形机器人参与26个赛项的角逐。其中,中国宇树科技的表现尤为亮眼,其研发的人形机器人以4.78米/秒的赛跑速度创造新纪录,并一举斩获四枚金牌,引发业界广泛关注。
在田径类项目中,宇树科技展现了强大的技术实力。其H1人形机器人在1500米项目中以6分34秒40的成绩夺冠,该型号正是今年央视春晚亮相的同款机器人。更令人瞩目的是,在400米项目中,机器人跑出1分28秒03的佳绩(实际秒表计时1分23秒03)。而最受关注的100米障碍赛,搭载G1硬件平台的机器人仅用33.71秒就完成比赛。4×100米接力项目则以1分48秒78的团队成绩再添一金。据宇树科技透露,其内部测试中机器人速度已突破5米/秒大关。
赛事数据显示,本届运动会参赛机器人平均移动速度在3-4米/秒区间,宇树科技4.78米/秒的纪录较平均水平提升约20%。这一突破主要得益于其创新的仿生运动控制算法和高功率密度关节电机技术。值得注意的是,基于G1平台开发的第三方团队也获得1金1银1铜,印证了该技术平台的开放性和可扩展性。
从技术层面分析,人形机器人运动性能的提升面临多重挑战。首先,双足动态平衡控制需要处理复杂的动力学方程;其次,高速运动对关节电机的爆发力和耐久性提出极高要求;再者,实时环境感知与路径规划算法必须达到毫秒级响应。宇树科技采用的强化学习训练框架,通过数万次虚拟仿真迭代优化步态参数,是其取得突破的关键。
本届赛事设置了竞技赛、表演赛、场景赛三大类共22个主体赛项,另设羽毛球、篮球等5个外围赛项。这种多样化设置反映出行业发展趋势:从单一功能向多功能集成转变。参赛机器人中,约65%采用轮足混合设计,30%为纯双足结构,其余为其他形态。专家指出,纯双足机器人在复杂地形适应性方面优势明显,但技术门槛更高。
市场研究机构预测,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在2025年达到380亿美元。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在人形机器人领域正加速布局。除宇树科技外,另有7家中国企业在本届赛事中获得奖牌,显示出中国在该领域的整体实力提升。
第二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已确定于2025年8月举行,仍由北京市人民政府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主办。随着技术进步和赛事影响力扩大,预计下届参赛队伍将增加至400支以上。业内人士认为,这类赛事不仅推动技术创新,也为行业标准制定和商业化应用提供了重要平台。
宇树科技的突出表现引发了对中国机器人技术发展的热议。有专家指出,中国企业在运动控制等关键技术领域已具备国际竞争力,但在核心零部件自主率和人工智能算法方面仍需持续投入。随着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技术突破与商业落地的双重挑战将成为下一阶段关注焦点。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