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这个盛夏,一场特别的直播冲上微博热搜:搜狐创始人张朝阳与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David Gross并肩而坐,探讨物质世界最基础的构成和物理理论的前沿进展。剑桥大学教授David Tong、著名物理学家徐一鸿等学者,也相继通过搜狐视频的镜头与大众展开思想碰撞。
这不仅是一场场的物理学盛宴,更成为观察知识直播破局价值的显微镜。
02
在传统认知中,基础科学的前沿探索与大众传播似乎存在着天然鸿沟。晦涩的专业术语、复杂的数学推导、超前的理论构想,这些元素往往将普通受众拒之门外。然而张朝阳与三位物理学家的对话直播,却成功打破了这层「次元壁」。
David Gross关于「时空涌现与质量起源」的阐述,徐一鸿对「物理直觉」的见解,David Tong对「宇宙之谜」的解析——这些通常只能在顶级期刊上看到的大咖解读,通过直播推演、生活化类比和实时互动,变得触手可及。直播中,Gross教授直言「中国是物理学突破的关键支撑」,这一观点随即登上微博热搜总榜,显示出严肃科学内容同样具备大众传播潜力。
破壁效应背后,是《张朝阳的物理课》四年积累形成的独特「转译」能力。该IP从2021年创立至今,内容既有基础物理学习,又有对前沿科学的探讨和展望。它始终在寻找抽象理论与现实世界的连接点。这种能力在与科学家的对话中尤为珍贵——既保持了学术对话的专业性,又通过张朝阳的「桥梁」作用,使深奥理论变得可感可知。
中文互联网世界里,基础科学内容一直处于结构性短缺状态,而《张朝阳的物理课》这种直播形式,正成为破解这一鸿沟的科学窗口,让基础科学和物理知识大规模进入公众视野,弥补中文互联网存在的物理科普缺失。
这种普惠性不是象牙塔式的封闭传播,而是一场去中心化的革命:打破了地域和阶层的限制,让科学教育真正触达每一个角落。更重要的是,在硬科技崛起的时代背景下,知识直播为公众提供了认知基础设施。正如徐一鸿在对话中所说,「科研在满足人类好奇心的同时,也在为人类进步做贡献。」这种社会价值远超出知识传播本身,它激发科学探索的好奇心,丰富互联网的精神内涵,成为推动科技文明进步的隐形杠杆。
03
知识直播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专业知识密度和思想深度,它不追求即时的感官刺激或转化效率,而是通过高价值内容的沉淀,让大众无门槛直击科学前沿,这在直播行业普遍追逐流量时显得尤为稀缺。
此次科学家对话,更凸显了其在直播行业中的三大差异化优势:
一方面是资源触达的稀缺性。在直播行业普遍追逐网红与明星的背景下,能够集结诺贝尔奖得主、世界名校教授这类级别的科学家资源堪称奇迹。这样的阵容即便在专业学术会议中也属高端。搜狐视频不仅实现了这种资源整合,更将其转化为大众可接触的内容产品。
其次是内容形态的独创性。知识直播创造性地融合了学术研讨的深度与新媒体传播的广度。复杂公式与实时弹幕并存;宏观视野与具体疑惑相互激发,形成了知识直播独有的内容张力。
在这次直播的互动环节,有观众提出「2024年诺奖是否颁给AI领域」的问题(我去年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诺贝尔物理学奖竟然颁给了搞AI的?》,不知道他是不是看了我的文章或视频,哈哈)。格罗斯教授的观点是,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并非颁给AI。他解释,霍普菲尔德的工作是将物理学方法拓展至神经科学领域,构建了「Hopfield模型」,是运用物理学的思维和方法探索大脑功能,属于物理学的延伸。只要采用物理方法研究自然现象,就属于物理学范畴。并表明,「AI是工具而非科学」。这句话让我产生了很多思考。虽然我没能直接对话,但这种思维的碰撞很美妙。
最后是价值沉淀的持久性。与娱乐直播的即时消费不同,这些科学对话具有持续发酵的知识价值。直播结束后,关于「AI是否被过度炒作」等话题的讨论仍在学术圈和公众领域延续。这种「直播即起点」的长尾效应,使知识直播突破了传统直播的时间局限,形成持续的知识增值过程。
这些差异化优势的建立源于多重维度:在资源整合上,它需要学术公信力、平台专业运营和科研圈层认可,这种壁垒远高于娱乐主播的才艺表演或带货主播的销售话术;在用户价值上,知识直播提供的不是消遣式的短暂满足,而是认知升级的延迟获得感。这正体现了直播行业的赛道分化——当娱乐直播和电商直播占据主导时,知识直播以反流量算法的「内容抗性」开辟新路径。
04
我们可以看到,搜狐视频知识直播业务自2019年布局以来,逐渐形成了与传统直播平台截然不同的发展路径,其意义远超出单纯的行业竞争范畴,而是在重构直播内容的社会价值坐标系。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反而面临着优质科学内容稀缺的困境。娱乐化、碎片化、标题党内容充斥网络,而系统、严谨的科学知识却难以觅得。《张朝阳的物理课》以及科学家对话系列的出现,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他们不仅在传递具体的物理知识,更在传递一种科学的世界观与思维方式。这种深层次的思想启蒙,是短视频平台上那些"三分钟了解XXX"的碎片内容所无法企及的。
当算法推荐日益强化「信息茧房」效应时,知识直播提供了突破圈层的思想碰撞。David Gross对于时空本质的探究,David Tong对量子场论的阐释,这些内容在娱乐至上的网络环境中犹如清流,为互联网内容多样性提供了珍贵样本。
05
知识直播兴起的背后其实是媒体责任的回归,以思想深度对抗流量浮躁,以科学普惠弥合认知鸿沟。
未来,随着更多类似《张朝阳的物理课》的探索,知识直播或将成为直播行业最具生命力的破局力量。这不仅是张朝阳和搜狐视频的坚持,更是整个时代对深度内容的呼唤。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