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DigiTimes报道了一则消息。消息说,Meta正在重新启动他们曾经在2022年搁置的智能手表的项目。据它们这则报道显示,这款新设备不仅延续了此前版本中搭载的摄像头的大胆设计,而且还有可能成为Meta的AR眼镜与Quest VR头显的“手腕延伸”,成为Meta布局元宇宙与AI可穿戴设备生态中的关键一块拼图。
虽然这一则消息尚未得到Meta方面的证实,但是,如果这一则消息成真的话,势必将会颠覆外界对于以往智能手表的认知。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按照我们以往的认知,智能手表更多地是手机的延伸以及附带一些健康监测和运动的功能。总结来看,我们所认识的智能手表更多地是二维世界的延伸,但是,Meta重启的这款智能手表,则是三维立体世界的延伸。
看来,Meta对于自己的构建元宇宙的雄心壮志并未熄灭,而是在持续不断地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布局自己的元宇宙沉浸式体验的生态。据报道,这款新的手表至少内置一颗摄像头,用于拍摄周围的环境或者进行AI识别,甚至还可以进行视频通话,延续其2021年原始模型当中的摄像头的设计。
一
虽然Meta的这一想法比较大胆,但是,想要在现在的智能手表上站稳脚跟,特别是想要在AI元素已经成为一种标配的大背景下占得先机,仅仅只是凭借想法的大胆是不够的,还需要加入与AI相关的元素。所以,如果说,这款手表给人的另外一个想象力的话,是否会嵌入Meta自研的大模型,具备类似AI助手的功能,则是一个值得我们去关注的方面。
不过,透过Meta的这一转型,我们也看到了一个趋势,这个趋势是什么呢?我认为,最大的趋势就在于,元宇宙等早些年前的概念开始与AI产生了越来越多的融合。说到底,拥抱AI,已经成为了一种潮流和趋势。如果这一消息成真的话,可以说,Meta再一次向AI领域吹响号角的另外一个印证。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就在本月初,Meta先后从OpenAI抢走了10位员工,用以打造自己的“超级智能实验室”。据彭博社等最新消息,在给 Meta 员工的一份内部备忘录中,扎克伯格宣布重组公司人工智能团队(包括研究、基础设施和产品),合并到新成立的“Meta 超级智能实验室”(Meta Superintelligence Labs)。
该部门将由数据标注初创公司 Scale AI 前 CEO Alexandr Wang 领导,并担任公司首席人工智能官。同时,扎克伯克还首次曝光了 11 位从 OpenAI、Anthropic、谷歌 DeepMind 那里挖来的顶尖人才。扎克伯格表示,MSL 将吸纳公司的各个团队,致力于开发 Llama 开源系列大模型、相关产品和基础人工智能研究项目等。
随着Meta大力聘用AI人才,公司股价近期连续上涨,屡创历史新高。6月30日当天,Meta(Nasdaq:META)股价盘中一度达到747.90美元的历史高位,全日涨0.61%收于每股738.09美元,总市值1.86万亿美元。
可见,Meta开始走出了一条软件和硬件全部都加持AI的全新发展路子。
透过Meta,我们可以看到,对于任何一个科技玩家来讲,无论过往有过多么光辉的成绩,无论它们在进行怎样的一种布局,如果不去拥抱AI,那么,它们就会被市场所抛弃,它们就会被挤下牌桌。
二
然而,这句话说起来,很容易。但是,想要真正做到,却是很难的。之所以会这么说,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现在科技玩家们在AI领域的竞争,早已不再仅仅只是停留在单纯意义上的概念上竞争,而是进入到了一个考验自身各个方面的“综合实力”的时刻。
拿Meta来讲,单单从OpenAI挖来的这些AI领域的人才,就耗费了一大笔资金。不久前,OpenAI的CEO萨姆·奥特曼(Sam Altman)曾证实称,Meta正在努力挖角OpenAI的员工,甚至开出了高达1亿美元的签约奖金。
除了人才投资之外,Meta进行有关业务的布局,同样也耗费了很多的资金。比如,6月初,Meta宣布对数据标注公司Scale AI进行143亿美元的巨额投资。
资金的投入,仅仅只是一个方面。在投入了巨大的资金之后,Meta还要考虑如何进行变现,如何将AI与现实商业进行结合。在这一点上,Meta推出了自己的基于Llama系列大语言模型开发的虚拟助手,最早于2023年9月在Connect大会上发布初始版本。该助手通过整合语音交互、图像生成和多设备协同功能,已覆盖WhatsApp、Facebook等社交应用及Ray-Ban智能眼镜等硬件设备。截至2025年5月,其月活跃用户接近10亿,并在个性化服务领域展现出社交数据整合优势。
现在,Meta的AI业已拓展到了以内置于Instagram、WhatsApp等平台的聊天窗口,提供新闻摘要生成和旅行规划功能,支持AI生成表情符号分享至社交网络为代表的社交应用整合,以实现眼镜端语音交互与应用端图像编辑的协同操作,支持同步社交应用数据进行个性化体验优化为代表的智能眼镜交互等诸多场景当中。
虽然Meta业已将AI与自身的业务进行了联系,但是,仅仅只是这些还不够的。若要在AI这个新的蓝海里有所作为,仅仅只是这些投入和布局还远远不够。只有真正找到更多AI技术与现实商业之间的联系,并且真正能够实现技术与资本的同频共振。
三
不过,Meta在AI上的频繁动作,同样给我们了一个提醒。那就是现在的AI已经成为了一个确定性的方向,对于AI的持续加注,已经成为了一种既定正确。积极地拥抱AI,参与到AI的竞争过程当中,才能继续留在竞争的竞技场上。
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在AI领域的大水漫灌式的投资方式,找到资本投资与商业变现的最佳路径。如果仅仅只是一味地投资,而忽略了对于投资回报的考虑,那么,势必会产生泡沫。
Meta从早前的布局元宇宙,到现在的下大气力投身AI赛道,其实都表现出来了前所未有的激进。然而,从开头我们提到的Meta重启自己的智能手表项目来看,它的布局,并不是随意发挥,而是有着更加长久的考量。如果我们将AI看成是下一个时代的“基础设施”的话,那么,元宇宙则是建立在AI这样一个“基础设施”之上的新世界。
从这个角度来看,元宇宙和AI之间其实是有着相互促进的作用的。一方面,AI不断地为元宇宙的搭建持续不断地提供着基础能力;另外一方面,元宇宙则为AI技术的应用提供着丰富且多元的场景。
当我们站在AI与元宇宙相互协同的视角来看待Meta,并且从中汲取到当下AI发展的新路径的时候,或许才是看待Meta这一系列操作的正确姿势。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