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AI六小龙”的员工,40%以上都在脉脉“看机会”?

一场空前的抢人(AI人才)大战,正在中美两国同步上演。

在如今的美国硅谷,挖人大战几乎每天都在上演。在国内,人才密集的“AI六小龙”,已经有多名联合创始人级别的高管离职,寻求新的发展……

AI大模型到AI+

值得注意的是,这场AI人才流动搅起的涟漪,并不是局限于企业高管,也不只是在AI行业这个“小池塘”内部,而是波及到了新经济的几乎所有行业、所有职位。

据脉脉平台的统计,在“AI六小龙”的员工中,“看机会”的平均比例高达41.07%,其中有一条“小龙”的比例甚至超过了50%!作为对比,纯互联网行业算是超级稳定,只有14.65%的员工正在“看机会”。

从今年2月开始,在脉脉平台上将求职状态改为“看机会”的AI从业者人数,每个月都至少增加1万。

就像2000年左右的互联网那样,AI正在改变我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并成长为全社会的基础设施。

于是,我们看到一大波AI从业者离开AI大模型公司,一部分加入互联网大厂,还有更多人则挺进新能源汽车、具身智能、机器人、金融、新零售等其他行业,并用AI改变这些行业的原有格局。

全员动员抢人才

如今,千行百业都在争抢AI人才,而AI人才的“生产”速度却远远跟不上需求。业内人士估计,目前AI人才在全国的缺口大约有500万,其中技术人才尤为紧缺。

于是我们看到,超过1000家企业在脉脉发布了AI人才的招聘需求,他们不约而同地瞄准了脉脉平台上活跃的12万AI从业者。

打开“宇宙大厂”字节跳动的脉脉主页,你会发现这里已经发布了多达14105个职位信息,其中就有“AIGC内容标准运营”、“大模型数据策略专家”、“用户增长策略运营(AI方向)”、“大模型运营”、“AIGC算法实习生”等很多与AI相关的职位信息。

再打开“造车新势力”小鹏汽车的脉脉主页,满眼都是“自动驾驶技术项目经理”、“自动驾驶系统开发高级/资深工程师”、“自动驾驶视觉算法工程师”等与AI专业相关的职位信息。小鹏汽车人才招募负责人董涵瑜表示,在小鹏,AI人才是推动智能汽车革命的C位。今年,小鹏计划招聘8000人,其中研发岗占三成。

500万的AI人才缺口!为了招到合适的AI人才,各家企业也是发了狠,从老板、企业高管、项目负责人、HRBP到专职HR,全员出动,都在脉脉平台上使劲吆喝。在脉脉上,我们能够看到小红书、DeepSeek、华为、智谱等公司的高管和技术专家,他们一边在自己的脉脉主页上强力推广自家公司的招聘信息,一边持续发布AI动态信息,两手都很硬,只为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中意的人才。

招人才靠人脉

可是,马场里一下子进来这么多的伯乐,怎样才能找到数量并不多的千里马呢?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顺着AI人才的分布规律和交流方式去找。

要知道,目前AI人才尤其是技术人才不仅数量少,而且分布还特别不均衡,绝大多数都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这四大城市。

再看人才的教育背景。AI技术人才普遍拥有较高的学历水平,重点院校出身者众多;而且,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顶级名校的占比更是出奇的高。

由此,AI人才市场也就形成了明显的“圈子”文化。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各家公司AI人才的来源,就会发现其中大多来自于校友、同事、竞赛队友等“圈子”的推荐。而在国内,能够将多达12万名AI从业者组织起来,形成一个个高信赖度圈子的社区平台,惟有脉脉。

招人才靠人脉,靠人脉找脉脉。举个例子。正在准备上市的“AI六小龙”之一的MiniMax,就在公司的脉脉主页上发布了大量AI人才的招聘信息。与此同时,MiniMAX的HR也在脉脉上频繁接触潜在招聘对象,为公司下一步的扩张储备人才。

脉脉的“圈子”还能将人才的心声直达公司高层,解决很多棘手问题。例如,一位身处“杭州六小龙”宇树科技的员工,因为工资和去年年终奖迟发,在脉脉上发了篇吐槽的文章。结果,该文被火速转发到宇树科技的人事群,引发了公司高层的重视。不久之后,那些“被迟发”的宇树员工都拿到了应得的报酬。

鲤鱼跃龙门

作为一个高效的社区和平台,脉脉一方面为企业提供了招人的便利,另一方面则为人才提供了丰富的交流工具。例如,人才通过“行业圈”、“同事圈”、“校友圈”等各种类型的圈子,就能够快速定位自己心仪的公司,找到属于自己的人脉。

那么,人才怎么才能用好脉脉,在AI领域大展拳脚呢?老冀有三点建议:

1.巧改履历:AI是目前最黄金的行业,可以看看之前的经历是不是有的和AI相关,可在脉脉个人主页更新,可能马上就获得AI相关岗位HR\猎头访问的机会。

2.旁敲侧击:不少AI相关岗位招人量很大,不限于AI技术岗位,也有运营、HR、市场等非技术岗,可以去看看有没有适合自己履历和背景的机会。

3.多看多学:也可以去脉脉多看AI行业的真实信息和公司真实评价,一方面更了解行业,一方面也可以帮助找机会或避坑。

今年6月12日刚刚入职某云计算大厂的李双双(化名),也是脉脉的活跃用户。2020年7月,李双双从东华大学电子商务专业毕业,加入一家外企科技大厂担任产品市场营销经理。此时,她离心心念念的AI还很远。

不过,李双双并没有气馁,而是在脉脉上持续分享AI相关内容,还给自己设计了一份个性鲜明的“三行简历”:多任务处理达人、有话直说拒绝糊弄、一个人就是一个TEAM。

她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今年4月28日,她加入某互联网大厂,担任产品运营。由于这个岗位与AI相关度不高,45天后,她如愿转岗,干上了心仪的“AI开发者运营”工作,并在脉脉上发布动态招募实习生。

所以说,那些希望在AI领域大显身手的人才,只需要记住:多上脉脉,多展现自己的优点,就会有机会!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第三方自媒体作者发布的观察或评论性文章,所有文字和图片版权归作者所有,且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极客网无关。文章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投诉邮箱:editor@fromgeek.com。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5-07-30
为什么“AI六小龙”的员工,40%以上都在脉脉“看机会”?
为什么“AI六小龙”的员工,40%以上都在脉脉“看机会”?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